搜索结果

请输入邮票名或志号

搜索到 4 个结果

Image Description

J75 人民音乐家聂耳诞生七十周年

作曲家聂耳(1912—1935),原名守信,字子义,云南玉溪人,出身于清寒医家,自幼爱好音乐,能演奏多种民族乐器。1930年到上海,翌年到一歌舞团任小提琴师,以后从事音乐、戏剧、电影等工作。1935年取道日本赴原苏联时,不幸溺水逝世。他的作品:《义勇军进行曲》、《前进歌》、《大路歌》、《开路先锋》、《码头工人歌》、《新的女性》等30余首,集中表现了工农群众的苦难与反抗,以及“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抗日救国的坚强决心。1949年《义勇军进行曲》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这套邮票共1枚,为“聂耳像”。左边是聂耳的肖像画,右边是一首乐曲。整个设计清晰淡雅,结构均称,精致大方,强烈地表现了邮票的主题。肖像画与曲谱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布局上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

  • 北京邮票厂
  • 影写版
  • 齿孔度数:P11×11.5
  • 设计者:陈晓聪 
  • 原作:苏高里 
  • 1982-02-15

Image Description

J111 冼星海诞生八十周年

冼星海(1905—1945)是中国音乐家,祖籍广东省番禺。他自幼爱好音乐,擅长萧笛等乐器,被聘为岭南大学管乐队的指挥。抗日战争爆发后,冼星海参加上海演剧二队,到战地去做救亡歌咏工作。冼星海先后创作歌曲500首左右(现存250多首),包括《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青年进行曲》等。冼星海继聂耳之后,以更广泛的题材和体裁,表现中国人民的解放斗争,对全国抗日军民起了鼓舞作用。 1985年6月13日,为了表达人民群众对音乐家冼星海的深切怀念之情,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一套《冼星海诞生八十周年》纪念邮票,全套1枚。

  • 北京邮票厂
  • 影写版
  • 齿孔度数:P11.5×11
  • 设计者:陈晓聪 
  • 原作:曹崇恩(雕塑) 
  • 1985-06-13

Image Description

T81 民族乐器——拨弦乐器

拨弦乐器属于弦乐器的一种。弦乐器又称“弦鸣乐器”,指以弦为主要发音条件的乐器。弦乐器分为三类:(1)拨弦乐器,用手指或拨子弹奏者,如琴、琵琶、三弦、竖琴等;(2)拉拔乐器,或称“弓弦乐器”,如二胡、小提琴等;(3)击弦乐器,如扬琴等。 1983年1月20日,为了展示中华民族的优秀艺术遗产,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一套《民族乐器—拨弦乐器》特种邮票,全套5枚。

  • 北京邮票厂
  • 影写版
  • 齿孔度数:P11.5×11
  • 设计者:邓锡清 
  • 1983-01-20

Image Description

T122M 曾侯乙编钟(小型张)

曾侯乙编钟是中国战国早期(约公元前433年),周王族姬姓曾国的大型青铜古乐器 ,距今已有二千四百多年。1978年春夏,在湖北随县擂鼓墩战国早期的曾侯乙墓出土。全套编钟64件,其中甬钟45件,钮钟19件;另有楚惠王赠给曾侯乙的镈一件。用青铜铸造而成,分三层八组悬挂在钟架上;钟架铜木结构,满饰彩绘花纹。还有六个木槌和两根木棒,用以敲钟和撞钟演奏音乐。整套编钟重2500公斤;其中最大的一件重203.6公斤,高153.4厘米;而最小的一件仅重2.4公厅,高20.2厘米。这套编钟的音乐性能良好,发音宏亮,铿锵悠扬,音色优美,总音域跨越五个八度以上,每件钟可发两个乐音。经研究,曾侯乙编钟的音阶结构与现代国际通用的C大调七声音阶同列,振动频率与现代国际标准相近,可以用来演奏古今中外乐曲。这套编钟上铸刻有铭文2800多个字,记载着许多乐律和音乐术语,说明早在公元前5世纪,中国就已经使用十二平均律,比欧洲早一千八百多年。曾侯乙编钟铸造精美,规模宏大,音域宽广,年代久远,既是中国音乐、科学和考占史上的珍贵发现,也是世界音乐史和铸造史上的奇迹。 1987年12月10日,为了展现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一枚《曾侯乙编钟》小型张。

  • 中国人民银行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
  • 胶版
  • 齿孔度数:无齿
  • 设计者:邵柏林 
  • 摄影者:胡锤 
  • 雕刻者:孙鸿年 
  • 1987-12-10

关于我们

我们是一群集邮爱好者,与此同时希望提供一些小工具,帮助您更加轻松地管理您的藏品。

联系我们

黄浦区延安东路175号1707室
上海,中国 200001

(+86) 021 6333 7870
(+86) 021 6333 7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