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 5 个结果
中国民间舞蹈是指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传统舞蹈形式。由于各民族、各地区人民的生活、历史、文化、风俗及自然条件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舞蹈风格和特色。中国有近千种民间舞蹈,它所表现的内容十分广泛,使用道具的舞蹈较多,而且载歌载舞,歌舞结合,许多民间舞蹈还带有武术、杂技性的动作。中国民间舞蹈在动作上讲求手、眼、身、步的紧密结合,具有全身舞动的韵律感。民间舞蹈风格独特,形象生动,带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这组邮票人物造型简单,抓住了舞蹈中典型的瞬间,富于动感。在色彩上,采用鲜艳的大红、玫瑰色、粉、绿等颜色,显得绚丽多彩,给人以欢快的感觉,具有强烈的民族艺术特色。这是中国发行的第一套民间舞蹈邮票。
-
北京邮票厂
-
胶版
-
齿孔度数:P12.5
-
设计者:卢天骄
-
原作:倪常明
-
1962-10-15
中国民间舞蹈是指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传统舞蹈形式。由于各民族、各地区人民的生活、历史、文化、风俗及自然条件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舞蹈风格和特色。中国有近千种民间舞蹈,它所表现的内容十分广泛,使用道具的舞蹈较多,而且载歌载舞,歌舞结合,许多民间舞蹈还带有武术、杂技性的动作。中国民间舞蹈在动作上讲求手、眼、身、步的紧密结合,具有全身舞动的韵律感。民间舞蹈风格独特,形象生动,带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这组邮票人物造型简单,抓住了舞蹈中典型的瞬间,富于动感。在色彩上,采用鲜艳的大红、玫瑰色、粉、绿等颜色,显得绚丽多彩,给人以欢快的感觉,具有强烈的民族艺术特色。这是中国发行的第一套民间舞蹈邮票。
-
北京邮票厂
-
胶版
-
齿孔度数:P12.5
-
设计者:卢天骄
-
原作:倪常明
-
1963-06-15
中国民间舞蹈是指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传统舞蹈形式。由于各民族、各地区人民的生活、历史、文化、风俗及自然条件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舞蹈风格和特色。中国有近千种民间舞蹈,它所表现的内容十分广泛,使用道具的舞蹈较多,而且载歌载舞,歌舞结合,许多民间舞蹈还带有武术、杂技性的动作。中国民间舞蹈在动作上讲求手、眼、身、步的紧密结合,具有全身舞动的韵律感。民间舞蹈风格独特,形象生动,带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这组邮票人物造型简单,抓住了舞蹈中典型的瞬间,富于动感。在色彩上,采用鲜艳的大红、玫瑰色、粉、绿等颜色,显得绚丽多彩,给人以欢快的感觉,具有强烈的民族艺术特色。这是中国发行的第一套民间舞蹈邮票。
-
北京邮票厂
-
胶版
-
齿孔度数:P12.5
-
设计者:卢天骄
-
原作:倪常明
-
1963-06-30
《白毛女》是反映劳动人民生活和斗争的一部大型歌剧,它的出现是我国新歌剧走向成熟的标志。芭蕾舞剧《白毛女》是文革期间上海舞蹈学校根据同名歌剧改变的,并于1967年5月9日至6月15日在北京参加了历时一个多月的会演,由此被选定为文革期间的8个“革命样板戏”之一。
1973年9月25日,为宣传“革命样板戏”邮电部(该部于1973年6月恢复)发行了这套邮票,四幅画面均以剧舞剧剧照进行设计。
-
北京邮票厂
-
影写版
-
齿孔度数:P11.5
-
设计者:杨白子 尹定邦
-
1973-09-25
中国的儿童题材邮票,在“文化大革命”前也曾多次发行,充分表现了中国儿童健康茁壮成长。但“文化大革命”开展的前7年,没有发行儿童题材邮票。1972年,邮票设计人员开始外出考察,体验生活。当设计工作者在江苏扬州考察时,发现早有盛名的扬州剪纸又有新发展,于是,选择了几幅“儿童歌舞”剪纸带回北京,绘制成5幅邮票图案,其中有蒙古族儿童拉马头琴,藏族儿童跳哈达舞,苗族儿童吹芦笙,朝鲜族儿童跳长鼓舞,彝族儿童弹四弦琴。后根据邮政总局意见,设计人员又增加了汉族儿童跳秧歌舞,去掉苗族儿童吹芦笙和彝族儿童弹四弦琴。
1973年6月1日,为了庆祝国际儿童节,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一套《儿童歌舞》编号邮票。
-
北京邮票厂
-
影写版
-
齿孔度数:P11.5×11
-
设计者:吴建坤
-
1973-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