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请输入邮票名或志号

搜索到 15 个结果

Image Description

纪25 世界文化名人

屈原,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在语言形式上,屈原作品突破了《诗经》以四字句为主的格局,每句五、六、七、八、九字不等,也有三字、十字句的,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多变;句中句尾多用“兮”字,以及“之”“于”“乎”“夫”“而”等虚字,用来协调音节,造成起伏回宕、一唱三叹的韵致。他的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巨大的创造性,本世纪中,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 哥白尼,波兰伟大的天文学家。他以惊人的天才和勇气揭开了宇宙的秘密,奠定了近代天文学的基础。哥白尼以毕生的精力去进行天文研究,创立了《天体运行论》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他的理论的提出给人类的宇宙观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拉伯雷,文艺复兴时期法国最杰出的人文主义作家之一。他通晓医学、天文、地理、数学、哲学、神学、音乐、植物、建筑、法律、教育等多种学科和希腊文、拉丁文、希伯莱文等多种文字,堪称“人文主义巨人”。主要著作是长篇小说《巨人传》,共分五卷,取材于法国民间传说故事,用夸张手法讴歌了人的伟大,表现了人类的巨大力量,颂扬人性。 马蒂,古巴政治活动家、诗人、作家。他写的大量政论、书信、日记、报道、散文和文学评论,文笔优美、质朴而坦率。他在文学上的影响遍及拉丁美洲和西班牙。作为沟通后期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之间的桥梁,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 北京人民印刷厂营业分厂
  • 雕刻版
  • 齿孔度数:P14
  • 设计者:孙传哲 
  • 雕刻者:孔绍惠 唐霖坤 
  • 1953-12-30

Image Description

纪33 中国古代科学家(第一组)

为了反映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辉煌历史,以及古代科学家的卓越成就,也为了激发现代人赶超世界先进科学水平的信心,1955年8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一套《中国古代科学家(第一组)》纪念邮票。

  • 北京人民印刷厂营业分厂
  • 胶雕套印
  • 齿孔度数:P14
  • 设计者:孙传哲 
  • 原作:蒋兆和 
  • 雕刻者:周永麟 唐霖坤 
  • 1955-08-25

Image Description

纪33M 中国古代科学家(第一组)(小型张)

1956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又发行一套《中国古代科学家(第一组)(小型张)》,全套4枚。采用纪33《中国古代科学家(第一组)》图案。

  • 北京人民印刷厂营业分厂
  • 雕刻版
  • 齿孔度数:无齿
  • 设计者:孙传哲 
  • 原作:蒋兆和 
  • 雕刻者:周永麟 唐霖坤 
  • 1956-01-01

Image Description

纪92 中国古代科学家(第二组)

为了反映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辉煌历史,以及古代科学家的卓越成就,也为了激发现代人赶超世界先进科学水平的信心,1962年12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一套《中国古代科学家(第二组)》纪念邮票。 邮票全套共八枚,图案分别绘古代科学家蔡伦像、孙思邈像、沈括像、郭守敬像和蔡伦造纸、孙思邈炼药、沈括考察地貌、郭守敬使用浑天仪测量星宿位置的情景。

  • 北京邮票厂
  • 影写版
  • 齿孔度数:P11.5×11
  • 设计者:孙传哲 
  • 1962-12-01

Image Description

特23 北京天文馆

北京天文馆坐落在北京海淀区西直门外大街南侧。1955年10月动工兴建,在原民主德国专家帮助下,于1957年9月29日落成开幕,是中国第一座备有蔡司天象仪进行活动的天文馆。北京天文馆的主要建筑,包括天象厅、展览厅和讲演厅的主楼,还有天文台、气象台、天文广场和气象广场。天象厅是一个直径25米,能容纳580人的圆形建筑,顶部呈半球形,可以观看天象仪映出的日月星辰等模拟天象,仿佛使人置身于天际,进行超越时空的宇宙遨游。展览厅举办关于天文知识的展览。讲演厅经常开办各种天文学术交流会和天文知识讲座。在银白色圆顶的天文台里,还可以用天文望远镜观看太阳黑子、行星和星云。 在1958年度邮票发行计划中,列入了北京天文馆和中央自然博物馆的选题,并特意注明图案为建筑而非藏品。《北京天文馆》邮票的设计工作于1958年1月完成。 1958年6月25日,为了纪念北京天文馆建成,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一套《北京天文馆》特种邮票,全套2枚。

  • 中国近代印刷公司
  • 雕刻版
  • 齿孔度数:P14
  • 设计者:吴建坤 
  • 雕刻者:高品璋 高振宇 
  • 1958-06-25

Image Description

特24 气象

远在三千多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发明了许多观测天气的仪器和方法,用当时的甲骨文字记载了天气暗、阴、雨、雪的变化,而且还逐步运用到生产和生活中去。但是,在漫长的封建制度下,由于科学技术处于落后状态,中国的气象事业长久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受着自然灾害的严重威胁。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气象事业的建设和发展。1954年3月6日,政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灾害性天气的预报、警报和预防工作的指示》。1958年6月29日,在桂林召开了全国气象会议。据统计,当时分布在全国各地的气象台站已有二千多个,而1949年前才只有72个。 1958年8月25日,为了宣传气象工作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一套《气象》特种邮票,全套3枚。

  • 北京人民印刷厂
  • 胶雕套印
  • 齿孔度数:P14
  • 设计者:孙传哲 
  • 雕刻者:孔绍惠 唐霖坤 
  • 1958-08-25

Image Description

J36 纪念爱因斯坦诞辰一百周年

爱因斯坦(1879—1955)是世界近代伟大的物理学家、数学家,相对论的创立者。1879年3月14日出生在德国符腾堡的乌尔姆镇一个犹太人家庭。14岁后移居瑞士,毕业于瑞士苏黎世大学。曾在苏黎世大学和布拉格大学担任教授。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了相对论(狭义相对论)。1916年,爱因斯坦又建立了广义相对论。1921年,获得诺贝尔奖金。1933年,希特勒执政后,被迫迁居美国,在普林斯顿大学继续研究,直到逝世。 1979年3月14日,为了表达中国人民对爱因斯坦这位科学巨人的怀念之情,原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一套《纪念爱因斯坦诞辰一百周年》纪念邮票,全套1枚。

  • 北京邮票厂
  • 影写版
  • 齿孔度数:P11.5×11
  • 设计者:李印清 
  • 1979-03-14

Image Description

J58 中国古代科学家(第三组)

为了反映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辉煌历史,以及古代科学家的卓越成就,也为了激发现代人赶超世界先进科学水平的信心,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自1955年8月25日开始,发行了《中国古代科学家》系列邮票。1962年12月1日又发行了《中国古代科学家(第二组)》。 1980年11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依据中国画家范曾的原作进行设计,发行了《中国古代科学家(第三组)》。

  • 北京邮票厂
  • 影雕套印
  • 齿孔度数:P11.5×11
  • 设计者:邓锡清 
  • 原作:范曾 
  • 雕刻者:高品璋 孙鸿年 李庆发 阎炳武 
  • 1980-11-20

Image Description

J79 中国地质学会成立六十周年

中国地质学会于1922年1月27日创建于北京,发起人为章鸿钊、丁文江、翁文灏、李四光等24位著名地质学家。中国地质学会刚成立时,共有77名会员,其中外籍会员有28人。至1982年,中国地质学会及其分会共有会员四万余人。中国地质学会是具有国际影响的专业学会,为中国及世界的地质科学做出了贡献。 本套邮票共1枚,为“学会会徽”。邮票图案的主体是中国地质学会会徽图案,下面为地质工作者野外考察时使用的工具——地质锤,画面背景呈黑色,显得庄重、严肃。 中国地质学会会徽出自章鸿钊等地质学家之手,虽仅用了土、石、山、水、中五个篆字构成图案,但寓意甚丰。“中”代表中国。“土、石”为地质学研究的对象。“山、水”代表地质学的动力作用,因为海侵、海退及其他水力现象,在地质学上称为外动力作用。火山喷发、地震、地球的某些升降运动则称为内力作用。“土、石、山、水”还简明地表明了中国地质史上的四大时期。“石”代表最古老的地层;“水”代表古生代的海相堆积;“山”代表中生代的造山运动;“土”表示新生代。图案还反映了中国地貌、地理特征。中国东部为海洋,湖泊众多,故图案右侧为“水”;西部多山,故图案左侧为“山”;南部为丘陵地带,故图案下侧为“石”;北部为黄土高原或平原,故图案上部为“土”。图案由上至下,由下至上,由左至右,由右至左,又分别可读得“土中石”、“石中土”、“山中水”、“水中山”等句,均代表地质学中的一些基本原理。“土中石”表示沉积长久的土成为岩石。“石中土”表示坚硬岩石由于长期风化、侵蚀而成粉质土。“山中水”表示陆地高山因内力作用可以成为海岸,而“水中山”则是相反的过程。

  • 北京邮票厂
  • 影写版
  • 齿孔度数:P11.5×11
  • 设计者:许彦博 
  • 1982-08-25

Image Description

J149 中国现代科学家(第一组)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极为重视科技工作,培养了一大批科学家,他们以坚定的爱国主义,顽强的探索精神,踏实地勤奋工作,为国家的经济建设,为民族的科技振兴,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世界和人类的文明史上也占有相当地位。 1988年4月28日,为了表现中国现代科学家的卓越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一套《中国现代科学家(第一组)》纪念邮票,全套4枚。

  • 北京邮票厂
  • 影写版
  • 齿孔度数:P11×11.5
  • 设计者:邹建军 
  • 1988-04-28

关于我们

我们是一群集邮爱好者,与此同时希望提供一些小工具,帮助您更加轻松地管理您的藏品。

联系我们

黄浦区延安东路175号1707室
上海,中国 200001

(+86) 021 6333 7870
(+86) 021 6333 7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