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请输入邮票名或志号

搜索到 8 个结果

Image Description

纪94 梅兰芳舞台艺术(有齿)

梅兰芳,字畹华,是中国当代杰出的戏曲艺术家。原籍江苏泰州,1894年生于北京,祖父和父亲都是著名的京剧演员。他9岁学戏,11岁开始登台演出,1961年8月8日逝世,享年67岁。在60年的艺术实践中,坚持不懈地勤修苦练,勇敢地探索,继承了中国戏曲的优良传统,多方面地革新创造,在旦角行当的表演艺术上形成了独具风格、流传最广的“梅派”,和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一起被京剧界和广大观众公认为“四大名旦”。梅兰芳的表演风格平易近人,惊采绝艳,嗓音甜美、澄静、圆润、清脆而有水音,动作自然典雅,雍容大方,熨贴动人,表演艺术具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特色。1962年8月8日,正值梅兰芳逝世一周年之际,为了纪念这位杰出的戏曲艺术家,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了一套《梅兰芳舞台艺术》纪念邮票。邮票全套8枚,其中(311)~(314)于同年9月1日发行。同时发行的还有一套无齿孔邮票。

  • 北京邮票厂
  • 影写版
  • 齿孔度数:P11.5×11、P11×11.5
  • 设计者:孙传哲 
  • 1962-08-08

Image Description

纪94N 梅兰芳舞台艺术(无齿)

梅兰芳,字畹华,是中国当代杰出的戏曲艺术家。原籍江苏泰州,1894年生于北京,祖父和父亲都是著名的京剧演员。他9岁学戏,11岁开始登台演出,1961年8月8日逝世,享年67岁。在60年的艺术实践中,坚持不懈地勤修苦练,勇敢地探索,继承了中国戏曲的优良传统,多方面地革新创造,在旦角行当的表演艺术上形成了独具风格、流传最广的“梅派”,和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一起被京剧界和广大观众公认为“四大名旦”。梅兰芳的表演风格平易近人,惊采绝艳,嗓音甜美、澄静、圆润、清脆而有水音,动作自然典雅,雍容大方,熨贴动人,表演艺术具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特色。1962年8月8日,正值梅兰芳逝世一周年之际,为了纪念这位杰出的戏曲艺术家,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了一套《梅兰芳舞台艺术》纪念邮票。邮票全套8枚,其中(311)~(314)于同年9月1日发行。同时发行的还有一套无齿孔邮票。

  • 北京邮票厂
  • 影写版
  • 齿孔度数:无齿
  • 设计者:孙传哲 
  • 1962-09-01

Image Description

纪94M 梅兰芳舞台艺术(小型张)

1962年9月15日,邮电部在发行这套邮票之后,又发行了一枚小型张。小型张图案是1956年夏天梅兰芳在《贵妃醉酒》中饰演杨贵妃的一幅剧照,由一位日本友人拍摄。画面上,梅兰芳扮演的杨贵妃雍容华贵,姿态优美,那充满怨懑的眼神和紧闭的嘴唇,将杨贵妃内心的苦闷和怨恨,十分传神地表现出来了。小型张采用天蓝色作边饰,上面绘饰着与主图相关联的白色京剧服装八团花图纹。既烘托了主图意境。又使画幅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 北京邮票厂
  • 影写版
  • 齿孔度数:P11.5
  • 设计者:吴建坤 
  • 1962-09-15

Image Description

文5 毛主席的革命文艺路线胜利万岁

1964年6月5日至7月31日,在北京举行“1964年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期间,周恩来总理召开了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人员座谈会,肯定了京剧进行改革,努力反映现代题材所取得的可喜成绩。自此,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中国各地许多文艺团体的广大文艺工作者共同努力,创作并演出了一批反映现代题材的戏剧。1967年5月9日至6月15日,(京剧)《红灯记》、(京剧)《智取威虎山》、(京剧)《海港》、(京剧)《沙家浜》、(京剧)《奇袭白虎团》、(芭蕾舞)《白毛女》、(芭蕾舞)《红色娘子军》、(交响乐)《沙家浜》八个现代戏(当时称为“样板戏”)在北京举行了会演,并在中国得到了迅速推广,标志着毛主席革命文艺路线的胜利。 1968年1月30日和5月1日,为了宣传和推广现代戏剧,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一套《毛主席的革命文艺路线胜利万岁》“文”字头邮票。

  • 北京邮票厂
  • 影写版
  • 齿孔度数:P11.5×11、P11、P11.5
  • 设计者:万维生 杨白子 卢天骄 孙传哲 李大玮 陈晓聪 黄里 孙明春 
  • 1968-01-30

Image Description

文16 钢琴伴唱《红灯记》

1967年中国文艺界已被江青所垄断,文艺园地成为江青倡导的“样板戏”的天下。中央乐团的钢琴演奏家殷承宗为使日益冷落的钢琴在文化大革命中发挥作用,寻求一条出路,与中国京剧团的演员李维康、刘长瑜、钱浩梁等人合作,别出心裁打破中国京剧的传统民族乐器伴奏,用钢琴伴唱《红灯记》选段,获得成功。江青对这一“中西结合”不伦不类的“创举”,十分赞赏,并指示殷承宗搞一部“交响音乐”《红灯记》,但失败了。1968年6月到7月间,钢琴伴唱《红灯记》在北京首次公演。之后,又拍成电影,大肆宣传这一所谓的文艺革命成果。1969年8月1日,为宣传文艺革命的成果——钢琴伴唱《红灯记》,中国邮电部发行了《钢琴伴唱〈红灯记〉》。

  • 北京邮票厂
  • 影写版
  • 齿孔度数:P11×11.5
  • 设计者:李大玮 
  • 1969-08-01

Image Description

编1-6 革命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

革命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是文革期间样板戏之一,由上海京剧院根据曲波的长篇小说《林海雪原》创作的,于1967年在北京参加汇演。剧中描写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小分队在东北地区林海雪原剿灭土匪的战斗生活,塑造了富有传奇色彩的英雄形象。全套邮票取材于舞台剧照,从几枚邮票上可以了解到整个的剧情过程。从邮票的设计、舞台背景的选用和色彩的搭配上很明显地表现出当时的时代特征。 1970年8月1日,为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宣传“革命样板戏”,国家邮电部发行了这一套邮票。

  • 北京邮票厂
  • 影写版
  • 齿孔度数:P11.5×11、P11.5、P11×11.5
  • 设计者:杨白子 
  • 1970-08-01

Image Description

T45 京剧脸谱

京剧脸谱不是一般面谱,更不同于面具,是中国戏剧中独具风格的造型艺术。京剧脸谱的特点是用象征和夸张的手法表现人物并有美术感,它不仅具有强烈的民族艺术特点,还能表达广大人民的感情和爱憎,寓意褒贬,辨忠奸、分善恶,有深刻的思想意义。 1963年,刘硕仁同志就已经精心设计了《京剧脸谱》邮票的图稿,并已基本印完,决定在1964年发行,为此《集邮》杂志也曾预报了这个消息。但《京剧脸谱》邮票的问世,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但此时江青正搞“革命现代京剧”,该套邮票的历史人物面孔及其所代表的剧目因不合时宜而被停发,接着在“文化大革命”中又被诬为是未出笼的大毒草,而把已印好的《京剧脸谱》邮票全部毁掉,甚至连设计原稿、效果图和一些档案资料也都付之一炬。1979年,设计者根据劫后尚存的7种邮票样张,重新绘制了孟良、李逵、黄盖、孙悟空、廉颇、张飞和窦尔敦。而鲁智深脸谱的原稿、票样均被毁坏,因此设计者观看了彩色影片《野猪林》,并得到京剧演员袁世海的指点帮助而绘制。 1980年1月25日,为了反映中国戏曲中独具特色的脸谱艺术,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一套《京剧脸谱》特种邮票,全套8枚。

  • 北京邮票厂
  • 影写版
  • 齿孔度数:P11.5×11
  • 设计者:刘硕仁 
  • 1980-01-25

Image Description

T87 京剧旦角

京剧的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个行当。旦是女角色的统称。按扮演人物的年龄、身份、性格及其特点,大致可分为正旦、花旦、贴旦、闺门旦、武旦、老旦和彩旦7种类型。 1983年7月20日,为了反映中国京剧的表演艺术,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一套《京剧旦角》特种邮票,全套8枚。

  • 北京邮票厂
  • 影写版
  • 齿孔度数:P11
  • 设计者:李为 
  • 1983-07-20

关于我们

我们是一群集邮爱好者,与此同时希望提供一些小工具,帮助您更加轻松地管理您的藏品。

联系我们

黄浦区延安东路175号1707室
上海,中国 200001

(+86) 021 6333 7870
(+86) 021 6333 7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