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 27 个结果
敦煌壁画产生于印度佛教在中国盛传的时代,其内容大多反映佛教生活,可分为佛像画、故事画、传统神话、经变画、佛教史迹画、供养人画和装饰画等七类。敦煌壁画继承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采用线描造型、夸张变形、想象组合、散点透视、装饰构图、以形写神等表现手法,创造了单幅画、组画、连环画、神人结合形象、宗教幻想境界等独具敦煌本土特色的中国佛教画。
早在建国初,中国邮电部就曾发行过两套8枚以敦煌壁画为题材的邮票(特3《伟大的祖国——敦煌壁画(第一组)》、特6《伟大的祖国——敦煌壁画(第三组)》),从1987年起,邮电部又开始发行“敦煌壁画”系列邮票,计划发行六组。《敦煌壁画(第一组)》于1987年5月20日发行。
1988年5月25日,为了宣扬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艺术遗产,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一套《敦煌壁画(第二组)》特种邮票,全套4枚。
-
北京邮票厂
-
影写版
-
齿孔度数:P11.5×11
-
设计者:吴建坤 任宇
-
1988-05-25
马王堆在湖南省长沙市东郊五里牌,距市中心约8公里。西汉初期的轪侯利苍和他的妻子、儿子埋葬在这里。1972年初至1974年初,由湖南省博物馆考古工作者在马王堆科学发掘一、二、三号汉墓,共出土文物三千多件。其中有“T”形彩绘帛画两幅,内容基本相似,但以一号墓(即丞夫人墓)中的一幅绘制最精,是中国迄今发现的古代帛画中画面最大、最完整、内容最丰富、艺术性最高的一幅帛画,具有重要的研究和观赏价值。
关于这幅帛画的名称和内容,至今看法不一。但大多数学者认为这幅帛画属旌旗画幡一类东西,即古代文献中的“铭旌”;帛画从上到下所绘三层内容为“天上、人间、地下”。这幅帛画出土时保存完好,为研究西汉初期及先秦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情况提供了可靠的物证。现存湖南省博物馆。
1989年3月25日,为展现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一套《马王堆汉墓帛画》特种邮票。
-
北京邮票厂
-
影写版
-
齿孔度数:P11×11.5
-
设计者:王虎鸣
-
1989-03-25
邮电部在发行这套邮票的同时,还发行了一枚小型张。
小型张图案为马王堆汉墓帛画全貌。全画从上至下,表现了天上、人间、地下的情景,将人与神、天上与地下、现实与幻想等复杂内容巧妙地融于一体,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画师采用“T”形构图布局,在对称的前提下,又不失参差变化,追求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既突出了主体部分,又进行了恰当的渲染和衬托,形成了一幅内容复杂、具有丰富节奏感的引魂升天画面,线条流畅,绚丽多彩。小型张采用长轴式布局,保持了“T”形帛画风格;采用布纹纸印制,突出帛画的丝绸质感;采用金色铺底,烘托了帛画的典雅、绚丽;“马王堆汉墓帛画”七个字,苍劲古朴,刚如刀刻,使小型张达到了书画璧合的整体艺术效果。
-
北京邮票厂
-
胶版
-
齿孔度数:无齿
-
设计者:王虎鸣
-
1989-03-25
敦煌壁画产生于印度佛教在中国盛传的时代,其内容大多反映佛教生活,可分为佛像画、故事画、传统神话、经变画、佛教史迹画、供养人画和装饰画等七类。敦煌壁画继承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采用线描造型、夸张变形、想象组合、散点透视、装饰构图、以形写神等表现手法,创造了单幅画、组画、连环画、神人结合形象、宗教幻想境界等独具敦煌本土特色的中国佛教画。
早在建国初,中国邮电部就曾发行过两套8枚以敦煌壁画为题材的邮票(特3《伟大的祖国——敦煌壁画(第一组)》、特6《伟大的祖国——敦煌壁画(第三组)》),从1987年起,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又开始发行“敦煌壁画”系列邮票,计划发行六组。1987年5月20日,发行了《敦煌壁画(第一组)》;1988年5月25日,发行了《敦煌壁画(第二组)》。
1990年7月10日,为了宣扬中华民族光辉 烂的古代文化艺术遗产,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一套《敦煌壁画(第三组)》特种邮票,全套4枚。
-
北京邮票厂
-
影写版
-
齿孔度数:P11
-
设计者:吴建坤 任宇
-
摄影者:祁铎
-
1990-07-10
1978年夏,中国考古工作者在陕西省临潼县秦始皇陵封土西侧,发现一个大型陪葬坑。1980年12月,开始发掘,发现这个陪葬坑深7.8米,东西长7米,南北宽2.3米,坑口距离地表3.8米。坑内有一个用木板叠砌而成的木椁,椁内空间高约2米,东西长6.8米。南北宽2.1米。铜车马就安放在木椁内,呈面西方向,一前一后纵向排列。因年代久远,木椁朽烂,填土自然下沉,铜车马及御官俑全被压倒,破裂成千余块碎片。1981年~1988年,考古工作者历经八个寒暑,成功地将铜车马清理、修复成原状,并组合展出。铜车马及御官俑尺寸为真车、真马、真人的1/2,前后两乘合为一组。经研究,前面一乘车定名为“高车”,后面一乘车定名为“安车”。“高车”车身上装有一柄立式高伞,车前驾有四马,车上有一名呈站立姿势的御官俑。“安车”车体上方装有卷棚式车盖,车前驾有四马。车分前、后两室,前室有一名御官俑,呈双膝着地、上身挺直的跽坐姿势。铜车马及御官俑通体采用青铜铸造,并杂有大量金、银材料作为车马及御官的装饰品,再配以精美的彩绘花纹,显得富丽堂皇。放射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之光。秦始皇陵铜车马是20世纪考古史上发现的结构最复杂、形体最大的古代青铜器。被专家们誉为“青铜之冠”。现存陕西省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
1990年6月20日,为展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精神和优秀文化传统,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一套《秦始皇陵铜车马》特种邮票,全套2枚。
-
北京邮票厂
-
影写版
-
齿孔度数:P11.5×11
-
设计者:王虎鸣 刘立军
-
摄影者:胡锤
-
1990-06-20
1990年6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在发行《秦始皇陵铜车马》的同时,还发行了1枚小型张。
《秦始皇陵铜车马》(小型张),图案为1980年冬在陕西省临潼县出土的秦始皇陵铜车马全貌。画面上,高车在前,安车在后,形成秦朝皇室车舆制度的缩影;背景采用秦始皇陵兵马俑陈列图,周围又衬以灰棕暖色,既表现出自然朴拙、雍容典雅的艺术氛围,又再现了当年秦始皇出行车队“大驾卤薄”八十一乘车的浩荡威风。
-
北京邮票厂
-
影写版
-
齿孔度数:P11.5×11
-
设计者:王虎鸣 刘立军
-
摄影者:胡锤
-
1990-06-20
《韩熙载夜宴图》是南唐画家顾闳中的绘画作品,真实地描绘了当时南唐小朝廷和贵族官僚的奢侈腐朽生活。《韩熙载夜宴图》以铁线描技法,生动地刻画出了众多人物的外部形象和性格特征,栩栩如生,既是五代十国人物画流传下来的屈指可数的珍品之一,也是研究南唐历史的重要文献资料。
1990年12月20日,为展现中华民族绘画艺术的悠久历史和辉煌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一套《韩熙载夜宴图》特种邮票,全套5枚。
-
北京邮票厂
-
胶版
-
齿孔度数:P11
-
设计者:王虎鸣
-
原作:五代南唐·顾闳中
-
摄影者:胡锤
-
2023-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