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请输入邮票名或志号

搜索到 19 个结果

Image Description

J63 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展览·日本

由中国邮票总公司和日本邮趣协会联合举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展览,于1981年4月29日至5月5日在日神户户出,5月14~18日在名古屋展出,5月21~23日在东京展出。这次展览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为主体,同时展出大清期(1878年~1911年)、中民国时期(1912年~1949年)、中国革命战争时期(1929年~1950年)三个历史时期的邮票,共800多套,3700多枚。另外,还展出早期邮政文物、邮票原画、原图、雕刻原版、手稿、印样等多种珍品。 1981年4月29日,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展览在日本神户开幕,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一套《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展览·日本》纪念邮票,全套2枚。

  • 北京邮票厂
  • 影写版
  • 齿孔度数:P11.5×11
  • 设计者:万维生 
  • 1981-04-29

Image Description

J70 传邮万里,国脉所系

1940年5月9日,周恩来同志为中华邮政总局第三军邮视察段总视察林卓午(字叔卿)先生亲笔题词:“传邮万里,国脉所系!”勉励他致力于国共通邮事业。1941年底到1942年初,林卓午先生赴延安就国共双方通邮事宜进行商谈,最后达成了通邮协议。 1981年5月9日,为了纪念周恩来同志题词41周年,为了促进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早日实现通邮、通电,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一套《传邮万里,国脉所系》纪念邮票,全套1枚。

  • 北京邮票厂
  • 影雕套印
  • 齿孔度数:P11
  • 设计者:孙传哲 
  • 雕刻者:孙鸿年 
  • 1981-05-09

Image Description

J85M 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小型张)

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于1982年8月25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8月29日闭幕。会议期间,通过了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章程,发表了致台湾集邮界同仁书。在8月29日下午又举行了常务理事会。由于台湾省的集邮组织没有派代表出席,因此常务理事会为台湾省保留了一个席位。 本套小全张邮票共1枚。主体图案为“驿使图”,是甘肃省嘉峪关魏晋时期的墓室壁画。人类最初的居住范围极小,而且是封闭性的,信息完全靠口语相传或某些具有象征意义的东西来传递,但随着人类生活圈的扩大,交际面也不断拓展,这便需要有专门的人来传递信息。中国古代有非常发达的信息传递制度,从最初的烽火传警到后来遍布各地的驿使制度,体现了中国古代对于信息传递的重视。 “驿”的本义指供传递官方文书用的马匹,引申为传递文书人暂住的场所。驿使,则是对通信人员的称谓。汉代的邮亭便设有驿使,专司邮递工作。本套邮票上骏马如飞,四蹄疾腾,反映了驿使在繁忙地传递信件。

  • 北京邮票厂
  • 影写版
  • 齿孔度数:P11.5×11
  • 设计者:刘硕仁 
  • 1982-08-25

Image Description

J99 中华全国集邮展览·1983·北京

1983年11月29日至12月8日,中华全国集邮展览在北京美术馆举行,由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和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五个单位联合举办。除台湾省外,全国29个省(当时海南省尚未建立)、市、自治区以及香港地区都选送了展品。 1983年11月29日,为了祝贺中华全国集邮展览顺利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一套《中华全国集邮展览1983.北京》纪念邮票,全套2枚。

  • 北京邮票厂
  • 影写版
  • 齿孔度数:P11.5
  • 设计者:黄里 
  • 1983-11-29

Image Description

J135M 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二次代表大会(小型张)

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二次代表大会于1986年10月17日至21日在北京举行。这次大会审议了成安玉代表第一届理事会所做的工作报告,交流了经验;审议并通过了新的“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章程”;向曾经担任第一届理事会的二十三位同志授予了荣誉会员称号;选举了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二届理事会和常务理事会。 小型张是著名邮票设计家刘硕仁的佳作,主图采用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战国邮驿凭证——虎节,装饰则为战国用的封泥印。画面简练古朴,寓意深刻,耐人寻味。中国的邮驿制度从周初便开始了,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中国古代调兵遣将、用驿传邮等都要用符节(也称符信)作为凭证。小型张上的战国虎节造型生动逼真,既是一件工艺品,又是一件实用品。上面有“王命传凭”的铭文。这种符节和调兵用的虎符一样,中分为二,一半发给使者,一半发给驿站或所经关卡,两者合拢才有效。

  • 北京邮票厂
  • 胶版
  • 齿孔度数:P11.5×11
  • 设计者:刘硕仁 
  • 1986-10-17

Image Description

J150M 中国大龙邮票发行110周年(小型张)

1988年7月2日,中国大龙邮票发行110周年纪念会在人民大会堂小礼堂隆重举行。7月2日下午,大龙邮票专题邮展在中国邮票博物馆开幕,展出了许多珍贵邮票和文物资料。7月3日,在香山饭店举行了有关大龙邮票及中国邮政史的学术讨论会。 小型张的画面以蓝色为底色,画面正中并列着3枚清代发行的大龙邮票。龙票之上,一团熊熊火苗簇拥着一颗金色宝珠。龙票之下,是明清时期常用的“海水江牙”装饰图案。作者采用了中国古代装饰绘画中的技法,追求古典、庄重、和谐、富有时代感的艺术风格,这些风格及色彩的运用,都极好地表现了主题。在色彩上,作者采用了蓝色。蓝色为天空的颜色,而天是中国古人所崇拜的对象,皇帝被认为是真命天子。传说蓝色在清代代表苍穹,如清朝帝王前去祭天和祈祷丰年的名胜古迹天坛,其中的祈年殿、皇穹宇都是用蓝色琉璃装饰其顶的。

  • 北京邮票厂
  • 影雕套印
  • 齿孔度数:P13
  • 设计者:王虎鸣 
  • 雕刻者:姜伟杰 
  • 1988-07-02

Image Description

J169 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时期邮票六十周年

中国人民革战争时期邮票(中国解放区邮票),包括1930年到1950年6月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时期各革命根据地解放区发行的各种邮票。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1932年5月1日,成立了中华苏维埃邮政总局,统一发行“苏维埃邮政”邮票。据统计,在20多年的艰苦岁月里,有70多个地区发行了邮票,这在邮政史和邮票发行史上是罕见的。这些邮票记录了中国人民革命战争的光辉历程,成为重要的革命文物,在中国邮票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中国邮电部1990年为纪念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时期邮票发行六十周年发行本套邮票。

  • 北京邮票厂
  • 胶版
  • 齿孔度数:P12
  • 设计者:姜伟杰 李庆发 
  • 1990-08-01

Image Description

J174M 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三次代表大会(小型张)

为纪念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三次代表大会的召开,邮电部特发行纪念邮票小型张1枚。邮票图案以中国古代驿站 姑苏驿 横塘驿亭 为主图,四周用宝石蓝色衬底,饰以古代“鱼”形铭文。

  • 北京邮票厂
  • 影写版
  • 齿孔度数:P11.5×11
  • 设计者:刘硕仁 
  • 1990-11-28

Image Description

T119 邮政储蓄

邮政储蓄即邮政部门开办的储蓄业务。邮政部门具有点多、面广、营业时间长、节假日不休息、投递员接触干家万户等特点,因此,邮政部门开办储蓄业务,便于吸收社会闲散资金,回笼货币,促进金融事业的发展。邮政储蓄业务,最早出现于欧洲。我国开办邮政储蓄始自1919年,当时开办邮政储金业务的邮局叫邮政储金局,具体业务附设在各地邮局内。1930年,国民党政府交通部将储金、汇兑业务从邮政中分离出来,成立了邮政储金汇业局,总局设在上海。50年代以后,邮政储金业务终止。1986年,中国又开办了邮政储蓄业务。中国邮政储蓄办理的业务项目包括整存整取定期储蓄、零存整取定期储蓄、活期储蓄、定活两便储蓄、活期储蓄、异地存取、个人汇来款转存储蓄和离退休人员工资转存储蓄七项。 邮票图案内容是:邮政业务标志人民币(¥)和“储”字。此图案采用广告画的技法,通俗易懂。深绿的底色和左上角的邮政徽志代表邮政;人民币符号“¥”作为主图安放在中央,加上点题的“储”字,表示与储蓄有关。一望而知是邮政储蓄。但是,在此极为简单的图案中却藏有不易为人发觉的妙处:一是“Y”字母的运用。Y是“邮”字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在此代表邮政;Y中间加上两杠,则变为人民币的符号“¥”,“Y”字母一身兼两用,点出了邮政储蓄的主题;二是“¥”符号,它几乎占据了整个画面,而形状极象一只展翅奋飞的鸿雁,象征着邮政储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 北京邮票厂
  • 影写版
  • 齿孔度数:P11.5
  • 设计者:邵立辰 
  • 1987-07-01

关于我们

我们是一群集邮爱好者,与此同时希望提供一些小工具,帮助您更加轻松地管理您的藏品。

联系我们

黄浦区延安东路175号1707室
上海,中国 200001

(+86) 021 6333 7870
(+86) 021 6333 7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