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25 苏联人造地球卫星
1957年10月4日,由苏联科学家科罗寥夫主持设计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诞生,开创了人造卫星的太空时代。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地球卫星,表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全世界人民都把它看成是社会主义阵营的伟大胜利。 1958年10月30日,为了宣传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一套《苏联人造地球卫星》特种邮票,全套3枚。
- 北京人民印刷厂
- 雕刻版
- 齿孔度数:P14
- 设计者:孙传哲
- 雕刻者:高品璋 孙鸿年 孔绍惠
- 1958-10-30
1957年10月4日,由苏联科学家科罗寥夫主持设计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诞生,开创了人造卫星的太空时代。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地球卫星,表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全世界人民都把它看成是社会主义阵营的伟大胜利。 1958年10月30日,为了宣传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一套《苏联人造地球卫星》特种邮票,全套3枚。
航空体育运动是利用飞行器或其他航空器械在空中进行的一种运动,属于国防体育的一部分。开展这项体育运动,可以在广大群众,特别是在青少年中宣传和普及航空科学技术知识,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培养和训练航空后备人才。自1951年开始,中国陆续在全国开展航空体育运动。到1958年底,这项运动几乎在全国所有的大、中、小城市开展起来,有三十多万航空爱好者参加各种运动项目,并有一批优秀运动员打破了多项航空体育运动的世界纪录。 1958年12月30日,为了宣传开展航空体育运动的意义及其取得的成绩,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一套《航空体育运动》特种邮票,全套4枚。
火箭是依靠火箭发动机推进的飞行器,自身携带全部燃料,包括燃烧剂和氧化剂,能在没有大气的空间飞行。主要由有效负载、燃料容器及壳体、动力装置、控制系统或稳定机构等部分组成,可用来探测高层大气、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军事上用作火箭武器等。可制导的火箭能把有效负载(如人造卫星)准确地送到预定地区或进入预定轨道。 宇宙火箭是指能够将探索空间的科学仪器发射到太阳系所属的银河系以外的运载火箭、它对于研究远离地球以外的其它星体,开辟了道路。后来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苏联的“联盟号飞船”都是靠宇宙火箭送入太空的。 1959年1月2日莫斯科时间20点(北京时间1月3日1点),苏联继1957—1958年连续发射三颗人造地球卫星之后,又发射了一颗由多级火箭组成的宇宙火箭,它以每秒11.2公里的第二宇宙速度,克服了地球的引力,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绕太阳运行的人造行星。宇宙火箭发射后于1月2日莫斯科时间20时至1月7日,大约5天中,曾经过月球旁边,为人类向月球挺进作了试探。 1959年9月10日,为纪念1958年人类首次登上月球,北京邮票厂发行印制了《苏联宇宙火箭》特种邮票。
1959年,苏联相继成功地发射了月球火箭和行星际站,实现了人类第一次从一个星球到另一个星球的飞行,把一个自动行星际站送上了预定的轨道。这是人类空间科学上的重大突破,我国邮电部为此发行了这套特种邮票,以示祝贺。第1图为月球火箭,第2图为行星际站。
第二次联合国探索及和平利用外层空间会议于1982年在奥地利维也纳召开。会议审查了有关空间技术(包括通讯、遥感、气象、导航、大地测量)发展和应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发展方向及保障发展中国家的未来需要,呼吁采取具体措施,以联合国为媒介增进国际合作,使发展中国家获得更多援助及利益,促进其本身空间技术的发展及应用。中国是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成员国,为宣传这次会议的重要意义,特于召开前发行本套纪念邮票。 全套邮票共1枚,为“地球与外层空间”。画面呈“A”形结构,构图均衡稳定,中央为第二次联合国探索及和平利用外层空间会议的中英文字样,背景深蓝色象征天空渺渺,宇宙浩瀚;上端的天体与下端的地球相对呼应,揭示外层空间与地球之间的关系,突出了造福人类,探索未来的主题。
中国的航天事业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1967年组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由周恩来总理直接领导。三年以后,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1970年—1986年,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中国已经发射成功多颗人造地球卫星。中国航天技术已进入成熟阶段,为在国民经济各领域的应用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1986年2月1日,为了反映中国航天工业的巨大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一套《航天》特种邮票。
我们是一群集邮爱好者,与此同时希望提供一些小工具,帮助您更加轻松地管理您的藏品。
黄浦区延安东路175号1707室
上海,中国 200001
(+86) 021 6333 7870
(+86) 021 6333 7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