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请输入邮票名或志号

搜索到 3 个结果

Image Description

特28 我国第一个原子反应堆和回旋加速器

1932年,英国剑桥大学的查德威克发现了中子。德国人奥托·哈和斯特拉斯曼两人成功地进行使中子轰击铀的试验,发现一个中于轰击铀,就可使铀的原子核分裂,释放出能量,同时放出两个中子,这两个中子还可以引起下一次核裂变,即可能发生链锁反应。1939年1月,意大利物理学家恩里科·费米获得德国利用中子核裂变成功的消息,立即想到原子反应堆的可能性。1942年12月2日,在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冶金研究所里,恩里科·费米用自己砌建的50层石墨砌灶,成功地进行了人类第一次原子反应试验。最初,原子反应堆功率只有0.5瓦。于是,恩里科·费米马上建造了输出1000千瓦的生产钚用的原子反应堆,1943年底开始正式运转。1948年,约里奥·居里用重水作减速剂建造出重水型原子反应堆,既为人类发电提供了新能源,也为制造核武器提供了条件。 1958年6月30日,中国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由苏联援助建成并开始运转,同时建成回旋加速器。9月27日,原子反应堆和回旋加速器在北京正式移交生产,并于10月生产出33种放射性同位素,这标志着中国已经跨进了原子能时代。 1958年12月30日,为了纪念和宣传中国在利用原子能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一套《我国第一个原子反应堆和回旋加速器》特种邮票,全套2枚。

  • 北京人民印刷厂
  • 雕刻版
  • 齿孔度数:P14
  • 设计者:吴建坤 刘硕仁 孙传哲 
  • 雕刻者:孙鸿年 孙经涌 
  • 1958-12-30

Image Description

J40 全国青少年科技作品展览

为了响应1978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提出的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的号召,为教育青少年从小养成热爱科学的良好风气,鼓励他们的科技创造发明活动,1979年10月,在北京展览馆展出了全国青少年优秀科技作品。这些作品种类繁多,涉及各个领域,构思巧妙,充分显示了中国青少年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潜力。

  • 北京邮票厂
  • 影写版
  • 齿孔度数:P11.5
  • 设计者:邹建军 
  • 1979-10-30

Image Description

T145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

1983年底,党中央、国务院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列入国家重点工程,要求在5年内建成,工程代号为8312工程。1988年10月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竣工。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外型,象一只硕大的羽毛球拍。圆形的球拍是周长240米的储存环,球柄是全长202米的行波直线加速器。2004年4月30日,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正式结束运行,胜利的结束了15年来的实验任务,光荣退役。 1989年11月1日,邮电部发行了T.145《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特种邮票,陈幼林设计。邮票首发式在高能所新报告厅隆重举行。中科院老院长卢嘉锡、邮电部副部长等有关领导,BEPC顾问、美国斯坦福直线加速器中心主任潘诺夫斯基教授等三百多位贵宾出席了大会。我们望着展示出来的整版对撞机邮票,仿佛看到了它随着对撞机的喜讯飞遍了大江南北,飞向了全世界。潘诺夫斯基教授激动地说:邮票首发式在研究所里举办非常好,我回美国建议也这么办。

  • 北京邮票厂
  • 影写版
  • 齿孔度数:P11
  • 设计者:陈幼林 
  • 1989-11-01

关于我们

我们是一群集邮爱好者,与此同时希望提供一些小工具,帮助您更加轻松地管理您的藏品。

联系我们

黄浦区延安东路175号1707室
上海,中国 200001

(+86) 021 6333 7870
(+86) 021 6333 7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