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 3 个结果
在经济学上,经济指社会物质生产和再生产的活动。经济建设指国家或集体创立新事业或增加新设施。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振兴和发展经济的措施,至1952年,短短的三年时间,就医治了战争创伤,使国民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钢产量已达135万吨,发电量达到73亿度,在实现工业化进程中迈出了扎扎实实的第一步。
1954年5月1日,为了反映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一套《经济建设》特种邮票,全套8枚。
-
北京人民印刷厂营业分厂
-
雕刻版
-
齿孔度数:P14
-
设计者:孙传哲
-
雕刻者:李曼曾 吴彭越 宋广增 高振宇
-
1954-05-01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大规模的地质勘探和群众性找矿相结合,探明中国矿产资源丰富,种类齐全。在探矿的同时,还有计划地逐步建立了黑色金属、煤、石油、有色金属、稀有元素等采矿工业基地,努力保证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开发矿业》邮票选题,酝酿于1957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领导的全面整顿时期,经济建设题材开始增多。该套邮票1976年初完成设计,开始时票名为“大打矿山之仗”,后改为《开发矿业》。1949年12月31日,毛泽东在苏联访问时,接见中国留学生代表,在任湘的笔记本上题了“开发矿业”四个字,表达了祖国和人民的殷切期望,该套邮票就是以毛泽东的题词命名。
1978年12月29日,为了反映中国矿业开发取得的成就,原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一套《开发矿业》特种邮票。
-
北京邮票厂
-
影雕套印
-
齿孔度数:P11×11.5
-
设计者:邵柏林
-
雕刻者:姜伟杰 高品璋 孙鸿年 李庆发
-
1978-12-29
矿物是地壳中的各种化学组分在地质作用下的天然产物,是构成地壳岩石的物质基础。
我国幅员辽阔,地质情况复杂,具备各种成矿条件。远在史前时期,我们的先人便已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逐步认识并利用过不少矿物,新中国成立后,地质工作得到了飞速发展。目前世界上已知的140多种有用的矿产,在中国均有蕴藏,其中如钨、锑、钼、汞、铜、锌等矿的储量,均居世界前列。尤其钨、锡、锑、汞是中国传统的出口矿产。并且,不断有新的矿床及新的矿物被发现,从而,为加速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
1982年08月25日,时值中国地质学会成立60周年之际,邮电部发行了T.73 矿物 特种邮票一套4枚。版式一为1版4张。邮票图案名称分别为:雌黄、辉锑矿、辰砂、黑钨矿。
-
北京邮票厂
-
影写版
-
齿孔度数:P11.5×11
-
设计者:许彦博
-
1982-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