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请输入邮票名或志号

搜索到 12 个结果

Image Description

特30 剪纸

剪纸是中国民间一种装饰艺术。早在汉、唐时代,民间妇女就有使用金银箔和彩帛剪成方胜花鸟贴在鬓角作为装饰的风尚。后来逐步发展,在节日里,用色纸剪成各种花草、动物或人物故事,贴在窗户(叫窗花)、门棚(叫门签)上作为装饰,也有作为礼品装饰或刺绣花样使用的。 1959年1月1日,为了反映中华民族悠久的民间艺术传统,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一套《剪纸》特种邮票,全套4枚。

  • 北京人民印刷厂
  • 胶雕套印
  • 齿孔度数:P14
  • 设计者:孙传哲 
  • 原作:张仃 
  • 雕刻者:高品璋 贾炳昆 宋广增 高振宇 
  • 1959-01-01

Image Description

特46 唐三彩

唐三彩是中国唐代一种陶制器物的名称,由汉代的黄、绿釉陶发展而来,釉一般有黄、白、绿三色,故通称为“唐三彩”。唐三彩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器皿,如盘、碗、壶等;一类是俑,有人俑、动物俑(包括狮子、骆驼及常见的家禽、家畜)。从现存的实物和有关资料研究,唐三彩大约只盛行于唐代武则天到玄宗(唐明皇)的一段时期(公元684年—755年)。 1961年11月10日,为了表现中国陶瓷史上的精美艺术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一套《唐三彩》特种邮票。

  • 北京邮票厂
  • 影写版
  • 齿孔度数:P11.5×11
  • 设计者:卢天骄 
  • 1961-11-10

Image Description

特58 民间玩具

民间玩具作为中国民间工艺美术的一种独特艺术形式,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深受吉祥文化的影响,从而以其鲜明的娱乐性、趣味性和祈求性充实着百姓的生活。在民间,玩具俗称“耍杂”,专做玩耍娱乐之用,是以娱乐的方式向社会渗透和传播民俗文化意识的精神活动。 根据考古发掘材料来看,中国民间玩具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1958年,考古发现的陕西省西安市郊半坡村墓葬文化遗址,墓葬区内有许多儿童的遗骨,这是死去的原始先民的子女。在这些小尸骨的周围有许多陶球和石球,被认为是当时的儿童玩具,距今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 中国民间玩具艺术在清代发展到高峰阶段其生产格局,风格样式和技术品类已基本完备。其材质之丰富、行工之熟巧、形制之精美、题材之广泛,均超出了以往的水平。 这套邮票所选取的民间玩具,其实物和资料均由李寸松和张仃两人提供,它们多以泥土、布头为材料,以动物和人物为对象,运用丰富的想象,适当的夸张变形,细腻的手法和创造力,从儿童那纯洁无邪的心理特征出发,精心制作而成。这些形象既朴实,又活泼,憨态可掬,充满了天真和稚气的民间玩具,不仅成为少年儿童的亲密伙伴,也为广大群众所喜爱。

  • 北京邮票厂
  • 胶版
  • 齿孔度数:P11.5
  • 设计者:卢天骄 
  • 1963-12-10

Image Description

T29 工艺美术

工艺美术是一种造型艺术,大多由劳动人民直接创造,和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密切相关。工艺美术品采用美术技巧制造而成,既具有实用价值,也具有欣赏价值。工艺美术产品常因历史时期、地理环境、经济条件、文化技术水平、民族习尚和审美观点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风格特色。一般分为日用工艺和陈设工艺两类。日用工艺即经过装饰加工的生活实用品,如一些染织工艺、陶瓷工艺、家具工艺等;陈设工艺即专供欣赏的陈设品,如一些象牙雕刻、玉石雕刻、装饰绘画等。中国的工艺美术历史悠久,传统优良。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工艺美术品的生产得到了蓬勃发展,为美化人民生活起到了很好的作用。1978年2月22日至5月28日,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了“全国工艺美术展览”,共辰出展品一万多件,盛况空前。 1978年8月26日,为了反映中国工艺美术的传统和水平,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一套《工艺美术》特种邮票,全套10枚。

  • 北京邮票厂
  • 影写版
  • 齿孔度数:P11×11.5
  • 设计者:邓锡清 
  • 1978-08-26

Image Description

T29M 工艺美术(小型张)

1978年8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在发行《工艺美术》的同时,还发行了1枚小型张。 《工艺美术——飞天(壁画)》(小型张),图案选用了一幅壁画——“飞天”。这幅“飞天“壁画塑造了两位凌空翩起舞的飞天形象,其中一个手托花篮,将明媚的春天送给人间;一个弹奏着琵琶,美妙的乐声缭绕太空。整个画面背景衬以朵朵祥云,右下角绘有人类居住的地球,表达了人类追求和平安乐、美好幸福生活的愿望。

  • 北京邮票厂
  • 影写版
  • 齿孔度数:P11.5×11
  • 设计者:邓锡清 
  • 1978-08-26

Image Description

T50 风筝

1980年5月10日发行第一组《风筝》特种邮票,全套4枚,图案分别为“雏燕”、“瘦燕”、“半瘦燕”和“比翼燕”。图案选自曹雪芹的《南鹞北鸢考工志》。曹雪芹不仅是文学家,还是风筝玩赏、制作家。曹雪芹对中国南北方的风筝都很有研究,写成《南鹞北鸢考工志》一书。他创作的风筝,设计精巧,样式新颖,丰富多彩。而且他在《红楼梦》第74回中曾细致描写了宝玉、黛玉、宝钗等人在大观园中放风筝的情景。

  • 北京邮票厂
  • 影写版
  • 齿孔度数:P11.5
  • 设计者:潘可明 
  • 1980-05-10

Image Description

T60 宫灯

宫灯是中国的特种手工艺品。官灯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用雕竹、雕木、雕漆、镂铜作骨架,然后镶上绸纱、玻璃或牛角片,上面彩绘山水、人物、花鸟、虫鱼、戏剧故事和各种吉样喜庆的题材图画,比较华贵的宫灯则嵌有翠玉或白玉。宫灯既能照明,又能点缀环境,种类很多。用于室内的有珠穗流苏的挂灯,放在坐椅旁边的有高架戳灯,桌案上有玲瑰秀丽的座灯;用于室外的有门口挂的风灯,庭院中的挂灯和各式壁灯。宫灯造型变化丰富,有四方、六方、八角、圆珠、花篮、方胜、双鱼、葫芦、盘长、艾叶、银镜、套环等。 1981年2月19日,正值一年一度的元宵灯节,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一套《宫灯》特种邮票,全套6枚。

  • 北京邮票厂
  • 影写版
  • 齿孔度数:P11.5
  • 设计者:邹建军 
  • 1981-02-19

Image Description

T61 盆景艺术

盆景艺术是中国传统装饰工艺。运用咫尺千里,缩龙为寸的艺术手法,在小盆里栽培树木、山石等大自然的景色。该套邮票图案选用的都是树桩盆景。树桩盆景多选取姿态美株叶小、寿命长、易造型的植物。根据它们的生态特点,经修剪、整枝、吊扎、嫁接等加工培养,长期控制它的生长发育,使它具有独特的艺术造型。 1981年3月31日,为了反映中国造型优美和技术精湛的盆景艺术,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一套《盆景艺术》特种邮票,全套6枚。

  • 北京邮票厂
  • 影写版
  • 齿孔度数:P11.5
  • 设计者:吴建坤 
  • 1981-03-31

Image Description

T62 中国陶瓷——磁州窑系

磁州窑为中国瓷窑之一,因地址在磁州境内(今河北省邯郸市磁县彭城镇),故称磁州窑。素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之称。创始于北宋初,历经金、元两朝,在长达五百年之久的时间里,烧制了大量以白地画黑彩纹饰为主的瓶、罐、枕、盘、碗等日用瓷器。1981年4月15日,为了反映中国陶瓷艺术悠久灿烂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一套《中国陶瓷-磁州窑系》特种邮票,全套6枚。

  • 北京邮票厂
  • 影写版
  • 齿孔度数:P11×11.5
  • 设计者:万维生 
  • 摄影者:王露 
  • 1981-04-15

Image Description

T104 花灯

花灯又叫“彩灯”,相传起源于汉代,兴于唐宋,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由于花灯象征喜庆、吉祥,因此它总是与节日连在一起。花灯通常分为吊灯、座灯、壁灯、提灯几大类,是彩扎、裱糊、编结、刺绣、雕刻、剪纸、诗词书画互相融合的一种综合艺术品。它的用料也极其丰富,一般用竹木、金属、绸缎、明珠、玉佩、丝穗、纸品、玻璃等材料扎制。二千多年来,花灯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不断发展创新,成为中国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 1985年2月28日,正值元宵节前夕,为了展示中国民间艺术的风采,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一套《花灯》特种邮票,全套4枚。

  • 北京邮票厂
  • 影写版
  • 齿孔度数:P11.5
  • 设计者:邹建军 
  • 1985-02-28

关于我们

我们是一群集邮爱好者,与此同时希望提供一些小工具,帮助您更加轻松地管理您的藏品。

联系我们

黄浦区延安东路175号1707室
上海,中国 200001

(+86) 021 6333 7870
(+86) 021 6333 7833